最近有个别大型P2P宣布剥离理财端业务,专注于消费金融等资产类别的获取。
然后业界一下就炸了,这种被媒体形容为“弃卒保车”的做法,带出了一个极其信敏感的信号:在监管趋紧、线下推广受限、获客和运营成本高企的眼下,P2P剥离理财端可能会是种常态。
但有一个事实似乎被忽略了——有人在撤离理财端的同时,也有人在设立理财端。
在讨论这个由截然不同两种势头交错而成的现象之前,我们先来捋一捋在互联网金融的语境下,什么叫资金端和资产端。说白了,其实这就是实现“借”和“贷”的两种功能环境:对于出借方来说,我以闲置资金投资标的,获得收益的地方,就是理财端;对于借款人而言,一个供我发起借款项目,满足我融资需求的地方,就是资产端。
如此,对于P2P平台而言,资产端就是平台汇集的无数债权,这些债权可以是平台自行获取的,也可以是从同行或小贷出批发的;资金端就是满足这些借款需求所需的流动性,它可以是无数线上出借人投资的资金,也可以是平台自有资金,也可以是机构资金(同业或合作金融机构的资金)。
在搞清楚了资产端和资金端究竟代表什么,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主动剥离理财端的个案是怎么发生的。按照当事方美利金融的说法是,“为追求更低的资金成本,用更低的定价服务客户”。而事实上,这个已经拿下6500万美元A轮融资与京东金融战略投资的P2P,已经对接了商业银行、融资租赁公司及各类线上理财平台的资金。
据其披露,其从挖财、京东金融、点融网三家互金机构来的理财端资金,达到20亿元;而与此同时,累积的个人投资额12亿元。而最重要的一点是,为了撬动线上散户投资的12亿,美利金融要承担远比机构资金高得多的获客、推广、运营和用户教育成本。所以,当资金渠道逐渐丰富以后,美利金融是有动力剥离理财端的。
这点在P2P同行的论述里得到了证实。深圳大型P2P联金所负责人帮记者算了一笔账:如果P2P跟机构合作,机构给到若干亿的资金,平台就输出相应量的债权资产。P2P支付给机构的年化利率大概在12~13个点左右,而机构支付给投资人的利息最多去到8个点上下,这就让机构有了吃利差的空间。在这样的合作框架里,P2P通常需要承诺资产到期回购。
“我很理解美利的逻辑。你想,我用12个点的利息跟机构合作,是一了百了,远比我自己去管理资产省事得多;如果我完全用的是线上散客资金,我在付出了获客和运营成本后,为了维持住客源还有提供给投资人高利息。线上融资成本太高,现在日子都不好过,我为什么还要‘烧钱’?”该负责人反问,清晰而直接。
这也就间接证明了一点,剥离理财端的前提是,你从机构处得到的资金,足够覆盖现有借款人的全部融资需求;同时,机构端资金成本更为低廉。缺少以上任一情况,都是得不偿失。
所以,很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像某些转型理财超市、流量巨大的记账软件平台,它就根本没必要涉足资产端,它只要吸引自己的用户投资,然后把资金归集提供给合作的P2P或小贷就好(又可以满足投资人投资需求,又可以自身吃点差);像陆金所这种获取资金和资产能力都很强的平台,不仅能提供资金给小平台,也还能够向大机构提供资产,它也根本不可能剥离理财端。
也正是基于上述逻辑,联金所CEO刘哲告诉笔者,先有资产端后有理财端的联金所,不可能剥离理财端。“背靠小贷,我们的资产开发能力和融资能力是对等的。从一开始我们的理财端获客就没有走‘烧钱’模式,同时我们还和包括华夏银行、阳泉银行等在内的金融机构进行资产端合作,所以我们的资金来源渠道是多样的,且成本是可控的。所以,我们会坚持资产端和资金端同存且分离的现状。”他说。
所以说P2P剥离理财端将成为常态,这显然是不科学的。而且,除了像联金所这种不会剥离理财端的平台,还有一些细分垂直领域的互金第一梯队,正在加码线上理财资金的获取,另设理财平台。
已完成A轮共1.3亿元融资的农发贷,最近正式发布了线上理财端“理财农场”;而“农发贷”则下沉为资产获取平台,两个台子并行运营。出身于银行的联合创始人兼CEO杨世华认为,资金端和资产端拆分,是必然的趋势:平台想打通借贷交易的所有环节,难度较高。资金有优势的,应集中资源将重心放在获取优质资产上;早期积累了大量用户基数以及低成本的融资优势的,在加码理财端,丰富理财产品类型。在一个持续延长并且愈加细分的产业链条里,资源要得到更合理的配置,将两端分开来是更为合理的。
行业在分化,活下来的平台在变阵。资金端与资产端相分离,是个趋势。